入住養老機構、享受“醫院式”服務,不僅用藥“零差價”,還有固定醫生上門巡診、配藥,建立健康檔案……這是我省正在探索的“跨部門、越體制、複合式”醫養融合養老新模式。近日,記者探訪南京第一批醫養融合試點養老院,發現這一養老方式很受老年人歡迎。
  在南京朝天宮禮拜寺巷老年公寓,記者正趕上每周一次的巡診。91歲的廖非龍老人正在診室理療,手邊健康檔案里詳細記載著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帕金森症等病史,以及現階段服藥情況。“去醫院都要排隊,我們年紀大的實在吃不消。”廖非龍說,以前女兒經常要帶他去醫院看病,掛號、開藥很費時間,現在省心不少,“女兒希望我過到100歲,我也有信心!”
  去年10月,養老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簽訂了合作協議。衛生站醫生定期上門巡診,併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林穎超說,他們團隊有8名全科醫生,負責轄區內4家養老院300多位老人的體檢、巡診、熱線問診等健康事務,在這4家養老院里設了接診室,理療、打針、掛水等上門服務。“費用老人自理,可以刷醫保卡——過去社區衛生站門診量很少,現在忙得熱火朝天,人員、設備總算派上了用場。”下轉3版
  上接1版“老人或子女入住前來咨詢考察時,第一句就問有沒有醫療護理,這將是今後老人選擇養老院的首要評判標準。但一般的養老院買不起太多的醫療設備,更雇不起全科醫生。”禮拜寺巷養老公寓院長徐玉梅說,專業的醫護養老機構和社區衛生站“聯姻”,事半功倍。
  採訪中記者發現,醫養結合還有另一種方式——樓上養老,樓下看病。採取這種方式的南京市秦淮區歡樂時光老年公寓,開設第一年即滿員。 79歲的田金龍老人下了樓,來到院子里的紅花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眼睛。“住養老院就等於住醫院,不用醫院、家裡來回折騰。我今年算算,藥費反而比在家時少了。痛風沒發,高血壓也控制得好。”
  74歲的賈文蘭老人算了一筆賬:“我有腦梗後遺症,住家裡必須找保姆,3000元一個月都沒人乾,每次去醫院還要麻煩兒子。住老年公寓,一個月床位、伙食加看病3200元,比住院、找保姆合算還省心。”老人笑稱,B超、心電圖就在樓下擱著,心裡踏實。
  “這裡是一家機械廠舊廠房改建的,一半老年公寓,一半社區衛生服務站。”歡樂時光老年公寓院長解定蘭說,醫院和養老院實際上是一體的,除了一樓正常門診,其它樓層住了近300位老人,50%以上是80多歲的高齡老人。“老人看病刷醫保卡,藥品零差價。全科醫生一天兩次查房,每周兩次體檢,都免費。一位老奶奶腦梗,醫生幾分鐘內實施搶救,很快轉危為安。”
  為加強養老院醫護力量,秦淮區還開通了4輛“健康快車”,在全區範圍內設立流動診室。南京市衛生部門為養老院65歲以上老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,低保和優撫對象還享受“五免五減半”政策。
  據統計,南京市戶籍老人120多萬,80歲以上高齡老人18萬,剔除部隊、大學生等基數,實際老齡化率已達23%。目前入住養老機構的1.8萬名老人中,失能、半失能老人占76%,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需求越來越大。
  需求刺激市場。南京市民政局社會福利事務處副處長餘可根介紹,2011年底,南京護理型養老院只有25家,經過兩年多的試點推廣,現在280家養老機構中,帶醫護功能的達200家,140家養老院和衛生機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。到2020年,南京機構和居家養老醫療服務覆蓋率要達100%。
  全省醫養融合模式同時起步。截至7月,全省13個設區市和34個縣(市區)均已建成百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養老院。其中,南京護理型養老院占比71%,無錫護理型床位占比59%。
  省民政廳負責人表示,面對江蘇近1500萬老年人,重點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已成為共識。省政府上半年剛出台政策,對自建產權和租賃用房的護理型民辦養老機構,省財政每張床位分別補助1萬元和5000元。在利好政策刺激下,13個設區市和部分縣市分別出台補貼標準,每張床位建設補貼再發放1000元至1萬元不等、運營補貼30元至200元不等。
  除建設補貼外,我省還將增加運營和護理補貼力度,由補機構轉向補人頭,培訓護理人才,提高待遇地位,引導養老機構向護理型轉變,滿足失能和高齡老人的醫養融合需求。
  本報記者 唐 悅  (原標題:醫養融合,護理型養老方興未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w48lwjf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